日前,经过周密筹划、精心准备,山东大学(青岛)首门“稷下创新讲堂”课程——《跨学科交叉创新实践》,在公共(创新)实验教学中心开课,来自校区六个学院的400余名本科生选修了课程。


课程由公共(创新)实验教学中心负责组织开设,通过整合青岛校区六个学院的优质教学资源,为本科生提供多学科基础、前沿知识教学和技术认知实训。课程按照“专题模块化”教学理念,采用理论和实验结合的授课模式,理论授课通过中心的远程互动教学系统实现多教室同步教学,极大扩展了教师授课的覆盖人数;实验授课则根据专题内容分小组轮流实验,确保每名学生能近距离体验最新的实验室技术,并有机会直接动手实践。


该课程是青岛校区使用远程互动教学系统进行授课的首次尝试,通过实时在线音、视频互动,实现了跨区域的多点视频互动教学,探索了教学资源共享新模式。目前,课程已顺利完成“创新思维方法与哲学理论基础”和“智能制造技术基础及应用”两个专题,并在实验环节组织全体选课学生观摩了中心的桌面和工业级3D打印机的运行过程,通过现场实践使学生对智能制造技术有了更为直观的认知。课程将通过各个专题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,全面拓展学生的跨学科知识视野与创新实践能力,为培养“一流”本科生作出新的探索与贡献。